責任不放松,鎖緊鞏固成果“責任鏈”
通過“以學知責、體系明責、清單定責、常態督責”,形成責任具體、環環相扣的“責任鏈”,推動工作責任層層落地落實。
深學細悟知責。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要論述和中省有關重要會議精神列為全市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的重要學習內容,在深學細悟中強化政治擔當,在領會內涵中堅定政治站位,不斷提升“政治三力”,真正做到對鞏固銜接工作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切實落實“三級書記一起抓、黨政同責共同抓”,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親自研究部署、親自督促指導、帶頭實地調研、帶頭開展遍訪,以身作則、靠前指揮,下沉一線、一抓到底,倒逼責任落實、政策落地、工作落細。今年以來,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領導小組會專題研究鞏固銜接工作39次,召開全市業務調度會6次。市委書記遍訪脫貧村62個,解決難題6件,形成調研報告1份。

鄉村振興局掛牌成立
健全體系明責。堅持以責任清晰、運轉高效、執行有力為原則,優化建立鞏固銜接工作體系。一是快速轉換機制。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領導小組,下設11個專項工作組,重組了鄉村振興局,形成了領導小組牽頭抓總,各專項工作組分工協作的組織領導體系。行業部門和鎮村對標市級組織架構,建立本單位鞏固銜接領導體系,設立鄉村振興辦公室。二是壓實責任體系。實行“市級總攬全局、市級領導包抓、主責單位牽頭、部門定點幫扶、鎮村落實主干、工作隊駐村幫扶”責任體系,41名市級領導包抓21個鎮,11個主責部門負責牽頭推進本領域工作落實,130個單位包聯全市188個重點村,向重點村選派第一書記188名、工作隊員762名。三是優化聯戶幫扶。探索推行“3456”聯戶幫扶機制,共有2173名市直單位干部職工、762名駐村干部、3709名監測網格員,以及動員愛心企業、能人大戶等社會力量參與聯戶幫扶,實現幫扶(監測)不漏一戶一人。
制定清單定責。實行任務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一是“任務清單”定責任、交任務。逐一明確鎮村、23個責任部門和幫扶單位具體任務、完成時限、工作標準,點對點制發《鞏固銜接工作任務清單》。二是“負面清單”劃底線、亮紅線。緊扣“兩不愁三保障”“三落實”等剛性指標,列出16項50條必須完成的底線任務,制發《鞏固銜接工作風險提示》,強化鞏固銜接工作紅線意識、底線意識。
全程跟進督責。堅持常態化督導和預警提示,強化過程管控,確保責任不落空、政策不走樣、工作不遺漏。一是建立常態化督導機制。出臺《旬陽市鞏固銜接督查辦法》,成立專項督查組,開展常態化督查督導,發現問題現場反饋、限期整改、銷號管理,并通過“通報、約談、移交”三種方式,強化督查結果運用,倒逼問題真解決、風險快消除。今年以來,開展鞏固銜接督查暗訪6輪,鎮和責任部門實現全覆蓋。二是建立提示函告制度。根據鞏固銜接工作各階段的重點任務、問題短板和疑似風險等,實時進行專項提示函告,向責任主體發送工作要求、標準、建議或交辦任務,督促其迅速查缺補漏、加快工作落實。今年以來,共發送鞏固銜接“工作提示”或“提醒函”7期,點對點發送“重要事項提醒函”33份。
政策不斷檔,筑牢防止返貧“保障網”
緊跟國家“1+32”銜接政策和省市配套政策,制定出臺旬陽市《實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細化制定行業方案和政策清單,構建起“1+N”鞏固銜接政策體系,確保過渡期政策不斷檔。
教育幫扶方面。嚴格落實控輟保學“雙線”“七長”等十項制度,精準實施教育資助政策,義務教育階段無輟學成果得到持續鞏固。全市有義務教育階段適齡人口50088人,有送教上門對象64人,無失學輟學學生。全市義務段在校生35801人全部享受了資助普惠政策,全覆蓋落實了學前一年到大學各項幫扶政策。
健康幫扶方面。優化調整醫保政策,鞏固基本醫療有保障成果,做到“四穩定、一加強”,即參保人群保持穩定、參保負擔保持穩定、待遇水平保持穩定、“一站式”結算保持穩定和防范化解因病返貧預警監測得到加強;保持健康幫扶標準不降、力度不減,持續開展大病專項救治、慢病簽約服務,目前已救治大病患者479人,規范管理四種重點慢病患者17184人。
住房保障方面。堅守“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底線,建立農村安全住房隱患排查“四清一責”制(房屋底數、鑒定、危房、整治四個“清單”),持續開展入戶摸排。對因災造成不安全住房戶及時采取存量房調劑、農村危改、租賃補貼等方式保障到位。
飲水安全方面。開展全覆蓋“敲門入戶”大排查,實施7處農村飲水安全“補短板”項目,受益農戶3503人。夯實農村飲水安全“三個責任”,出臺運維管理“三項制度”,保證農村供水工程運行正常。目前全市905處集中供水工程的行政主體、部門監管和運行管理責任全部明確到人,專業化團隊管理覆蓋人口達12.6萬人。

開展慢病集中鑒定
兜底保障方面。加強低收入人口監測,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適度擴展社會救助范圍,全面開展鞏固社會兜底脫貧成果“回頭看”專項行動,確保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截至11月底,全市有農村低保對象12197戶25316人(其中脫貧戶9833戶20546人),農村特困供養對象4766人,落實臨時救助2205戶6646人,享受殘疾人“兩項補貼”對象17625人,認定農村低收入家庭2090戶7076人。
資金保障方面。堅持財政支持總體穩定、資金投入只增不減,2021年度市本級財政配套銜接資金4000萬元,已整合涉農資金38872.30萬元,其中財政銜接資金25053萬元,其他涉農資金13819.30萬元。
工作不懈怠,跑好有效銜接“接力賽”
緊跟黨中央和省市工作步伐,始終保持攻堅態勢,做到工作不松懈、力度不減弱、步伐不放慢,有效銜接重點工作落實落細。
做實防返貧監測幫扶。制定《旬陽市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實施方案》,建立市級工作專班和鎮、村、組全覆蓋的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推行精準防貧保險機制,以“農戶自主申報、鎮村每周排查、部門常態化篩查預警”三種方式為重點,對全體農戶開展監測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三到位”。截至11月底,有“三類戶”2740戶8813人。
加大搬遷后扶力度。以“讓搬遷群眾搬得放心、住得順心、過得舒心”為切入點,落實“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工作要求,全力構建基本公共服務、培訓和就業服務、文化服務、社區治理、基層黨建“五個體系”,深化“四小工程”創新舉措,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截至目前,全市搬遷群眾轉移就業14471人,新建的9個產業園區帶動485戶搬遷群眾實現產業增收;培育新社區工廠90家,易地搬遷安置房產權登記發證12791戶。

產業培訓現場會
強化產業就業幫扶。按照“有勞有地要有產業、有勞無地要有就業、無勞無地要有社保”工作思路,推行戶增收“221”模式(有勞有地每戶種2畝菜、養2頭豬,至少1人有穩定就業),持續提升產業幫扶成效。2021年全市投入產業幫扶資金2.45億元,累計種植拐棗40萬畝、魔芋10.8萬畝,發展烤煙8萬畝,畜牧養殖42萬頭;11個光伏電站總容量2665千瓦。2021年全市脫貧人口務工就業51936人,脫貧人口技能培訓2437人,開發各類公益性崗位安置脫貧人口就業5124人,新培育發展社區工廠28家、毛絨玩具文創企業20家、電子線束企業5家,吸納脫貧勞動力就業1009人。
防范因災因疫返貧。認真落實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防止因災因疫返貧致貧十六條措施》,制定《旬陽市全力抓好災后重建防止因災返貧致貧確保鞏固拓展脫貧成果促進鄉村振興實施方案》,建立災后重建工作專班,統籌開展風險、問題和災情排查,逐村逐戶逐人逐項消除因災返貧致貧風險。據統計,全市298個受災村,118462人受災群眾,道路塌方6081處,受損農村飲水工程232處,受損農房1194戶,已基本恢復重建到位。

關口鎮開展消費幫扶活動
深化金融和消費幫扶。聚焦精準化、實效化、規范化,持續推動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持續健康發展,截止11月底,全市小額信貸余額2.3億元,當年新發放4561筆2.22億元,互助資金協會170個資金總規模達9325.67萬元,會員24579戶,累計發放借款金額13984.57萬元。形成“人人皆可為、人人皆愿為、人人皆能為”的全社會參與格局,推動消費幫扶走深走實。2021年全市舉辦農產品購買專場23場次,832平臺購買消費幫扶產品600萬元;認定消費幫扶產品數量65個,銷售金額1.66億元。
加強扶貧資產管理。旬陽市按照“雙線”比對摸清家底,明晰“四權”分類施策,落實“五責”保值增值的工作思路,強化扶貧項目資產后續管理,實現了每項資產都有人監管、有經費保障、有長效機制的規范管理目標。截至目前,累計排查扶貧項目7065個,形成資產25.34億元,已確權移交到村24.64億元。
推進抓點示范促振興。確定了1鎮21村6個樣板區,先行先試,從村莊規劃、資金項目上予以傾斜,在產業發展、創業就業、人居環境、人才聚集、社會治理上破題,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有成效,三年成樣板的要求,引領全市鄉村振興有序推進。
創新不停止,找準破解難題“著力點”
始終把創新作為助推器,在破解難題上找準著力點。
“五個一”工作落實機制。“一個陣地”即將市鎮村原脫貧攻堅機構重組成立鄉村振興辦公室,選優配強工作人員,確保事有人干、工作不斷;“一個規劃”即組織編制《旬陽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規劃(2021—2025)》和2021年實施方案,明確鞏固銜接目標任務;“一套制度”即制定了鞏固銜接責任體系和督查辦法、駐村工作隊選派管理辦法、財政涉農資金管理辦法等制度,確保工作、政策和責任落實無縫銜接;“一套清單”即制定鞏固銜接工作《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和《風險提示》《業務提示》,將《幫扶明白卡》和《政策明白單》發放到戶,確保各項工作落實落細;“一周一調度”即圍繞鞏固銜接重點工作,每周以視頻會議、業務提醒函和工作導引等方式開展業務調度,確保全市工作推進口徑統一、步調一致。

扎實開展“六查六問”活動
“3456”聯戶幫扶機制。探索推行“3456”聯戶幫扶(監測)工作機制,實現幫扶全覆蓋、監測無遺漏。“3”即三類幫扶到戶,對監測戶由駐村干部和鎮村干部作為幫扶責任人,對一般脫貧戶由市級聯村單位干部、兩代表一委員”、能人大戶等作為幫扶聯系人,對其他農村常住農戶落實動態監測聯絡人,各鎮村網格員實時監測。“4”即做到四個確保,確保轄區內各村幫扶力量均衡,確保幫扶工作連續性,確保幫扶工作穩定性,確保幫扶工作落的實。“5”即明確五項任務,對幫扶責任人、幫扶聯系人和動態監測聯絡人明確五項基本任務。“6”即夯實六項責任,聯戶幫扶要做到“六個一”,一旬一聯系、一月一走訪、一年一慰問、制定一個幫扶計劃、辦理一件民生實事、記好一本《走訪紀實》。
“四小工程”破解搬遷后扶難題。通過建好“小菜園”解決吃菜難問題,建好“小庫房”解決物資物品存放難問題,建好“小公墓”解決搬遷后喪葬難問題,建好“小飯桌”解決殘疾、重病等生活不能自理的搬遷群眾吃飯問題,實現“穩得住”。今年累計建“小菜園”481畝,建成“小庫房”11600平方米,規劃“小公墓”27個,建設“小飯桌”11941平米。
“村級勞務服務公司”解決就業難題。探索創新村級勞務服務公司模式,將技能培訓、勞務對接、依法維權等服務落實到村、精準到人,幫助脫貧家庭勞動力實現就業。共組建村級勞務扶貧公司286個,已與市內外1829家企業建立勞務合作關系,簽訂《勞務服務合作框架協議書》1678份,征集崗位5萬余個,幫助2.3萬脫貧勞動力有組織轉移就業,其中通過介紹推薦就業1.6萬人,人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
“精準防貧保險”兜牢防返貧底線。在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中,制定《精準防貧保險工作實施方案》,對特殊困難戶實行特殊救助,建立起由市鞏固銜接辦牽頭,人財保險旬陽支公司承辦,各鎮村核準確認的工作體系;籌集資金300萬元,作為精準防貧保險政府救助專項基金,連年滾動使用;對因病因災因突發事故等特殊情況造成脫貧人口和監測人口收入驟減的問題,做到早干預、早幫扶。2021年已對59人啟動防貧保險,兌付救助資金136.76萬元,取得良好成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